刊登日期 : 2023-03-30
編輯︰流螢 在故宮,不難發現有一對動物形象的雕像,經常放置於宮殿的兩側堂階之上。原來這對造型獨特的擺設叫做「甪端」。究竟甪端是甚麽?它有甚麽作用呢?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甪端(「甪」粵音:「六」)是一種瑞獸,關於它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朝的《漢書·司馬相如傳》。
甪端的造型大多以豬、牛為主,整體外形形似麒麟,因此民間經常將甪端和麒麟視作一對兄弟。
一開始,甪端其實只是一種普通的奇珍異獸,並非神獸,隨着歷史的推進,自宋朝起,逐漸被賦予了「神力」。
到了明清時期,甪端被正式視作祥瑞神獸之一,外貌特徵亦基本確定,主要有犀角、獅身、熊背、魚鱗、牛尾等特徵,其形象常用於各種器物上,像是香爐、印章,又或是作為門前的雕像。
圖為故宮太和殿正殿,龍椅兩側擺放了一對甪端造型香爐。(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甪端形象除了出現在民間,有吉祥如意和風調雨順的寓意外,皇宮中同樣會出現它的身影。
在故宮宮殿,例如太和殿和養心殿,常以甪端造型的香爐,放置在皇帝寶座兩側,周圍還有屏風、掌扇、垂恩香筒等裝飾,寓意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要秉公執法、光明正大,更要體恤百姓,成為一代明君。
圖為北京故宮收藏文物「金甪端香薰」。(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