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邙山上冢垒嵯峨,几无卧牛之地,地下随葬品埋藏极为丰富。郑和七次下西洋后,中国的古文物和精美的工艺品,为西方商人所看重,“不惜重金,购于黑市”。由于偷挖古墓中明器的需要,洛阳的凹形探铲,明代中叶即流传于民间。
关于洛阳铲的起源有很多,明代《广志绎》记载:“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此,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这里的铁锥应该就是洛阳铲的前身。
而在洛阳地区则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传,民国时期,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盗墓贼叫李鸭子。一次,李鸭子去临近的孟津县赶集时看到路边的人用一种头部为筒状的短柄铁铲挖洞。铁铲插入土中,一下便可深入近尺,拔出来时,铲头中带上不少泥土。这个场景给李鸭子以极大触动。作为一个盗墓者,如何寻找墓葬地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而这把简单的铁铲却将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只要将类似的铁铲插入土中,再拔出来就可以带出地下的土,通过观察土质土色,就能判断该处是否有墓葬。于是,李鸭子便打造了一把筒状铁铲,应用在盗墓过程中,从此盗墓成功率大增。洛阳地区其他盗墓者也如法炮制,洛阳地区的盗墓活动自此便更加猖獗。由于这种铁铲最早由洛阳地区的盗墓贼发明并广泛使用,因此这种新兴的盗墓利器被称做“洛阳铲”。
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洛阳地下的土种类很多,探工将其粗分为死土、活土两类。一般说来,死土是一万年以前未否则探不下去,拔不上来,将铲卡在孔中。搞钻探一面下铲,孔半圆;两面下铲,孔椭圆;只有四面下铲,探孔才是圆的。打的孔要正要直。正是不弯,直是不歪。打垂直孔也并不十分容易,对工具而言,铲头要正,杆子要直。否则,易打弯孔,甚至打孔小口大肚,不成名堂。测验探孔的正直弯曲,可以拿一面镜子,借助阳光,从孔口往下照,光线射到孔底,则孔是直的。如果光线射到孔壁下不去了,则孔是弯的,必须修整工具后再打。打弯孔很费劲,双手拔杆时也可以将肩头顶靠木杆借力上拔。
初学者打几米深的孔,一个孔或几个孔打下来,手掌容易磨出水泡,不久便磨出茧子,这是学习者的最初经历。初学时,可面朝南打50厘米,转向面朝北再打50厘米,轮流转向下打,纠正双臂执铲的偏差,练习打垂直孔。
开始打洞时将洛阳铲用力地探下去,打个米把深,稍微出点力,顺劲就下去了,如果打得深一些,人就不用出力,手一松铲子下去,就打进土里了。如果初学时没有接受严格的训练,或者的拿铲姿势不够标准,以及个人使用习惯等,都会出现一些偏差,打出歪孔。两个相距不到1米的探孔,二人同时下打探,一个垂直孔,一个歪斜孔,那么,在8米深处,歪孔甚至与直孔交会,两把铲头碰到一起。
洛阳铲由两个部分组成,U型的金属铲身和一个长柄。铲身一般5至20厘米,长20至40厘米,铲柄的长度则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制造。据说制作洛阳铲有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20多道工序,因为如果弧度不对,铲进土中无法带出土来。
其实洛阳铲并没有使用非常复杂的科技,利用U型管插入取物也并非新鲜的事情。南方米行查验米粮品质常用的工具就是一个U型或者圆形钢管,插入米袋之后可以带出米袋内的米粒,用以抽检米粮的品质。这无非是利用颗粒受压进入U型管之后相互挤压的张力,使之固定在管内无法移动。
好的洛阳铲要求刃口锋利硬度高,即便铲中石块等物体也不卷刃缺口。铲身要具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不容易折断。好的洛阳铲插入土内吃土锐利,拔出后褪土快捷。并且能够打穿并提取断砖厚瓦。过去要制作这样的洛阳铲,都是靠纯手工制造。除了需要使用好的钢材锻造之外,对刃口部分还要特别进行热处理以增加硬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洛阳铲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
盗墓者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叫“活土”或“熟土”,也就是包含有考古信息的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内行人据此可以判断是不是墓土,并通过钻探墓形以推测其大致年代。
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洛阳铲的使用说明
1 身体站直,双手握杆,置于胸前,铲头着地,位于二足尖间,用力向下垂直打探。
2 开口到底,不断将铲头旋转,四面交替下打,保持孔的圆柱形。
3 从刃部逆铲将土抠下,纵向掰开看断面。
4 看土时,不能回铲,回铲时连续往地下打二、三下才提铲。
现如今,洛阳铲已经和牡丹、白马寺一样,被视为洛阳的城市名片之一了。
一铲连阴阳,工具本无心,是好是坏,终究看用的人是谁。
亲爱的小伙伴: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悦的读书”设为★星标★账号哦!
还可以读
新疆:文物传承千年 文脉绵延赓续
甗簠斝匜瓿罍钲……一口气全念对!
贺云翱:充分彰显长江文化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图文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考古现场在线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
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9292659@qq.com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
并推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用阅读
汇聚碎片时间
点亮品质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